自5月17日,第一次使用uber出行后,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共使用uber次数达10多次,见识到了各式的私家车,以及各样的司机,有与司机聊天的过程中,也见识到互联网租车服务不仅给人们的出行方式上带来了影响,在是思想上也带来不小的影响。
武汉的出租车拒载是名声在外,每次打车都小心翼翼地向司机询问“师傅,去不去XXX?”,换回来的就是骄傲的摇摇头,如果你一时气愤跟他理论几句,那他一定操起浓重的汉腔和爆脾气与你辩论一番,尔后在双方都不愉快地情况下,出租车扬长而去。出租车行业缺乏管理,各种拒载、拼车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租车司机抢道,不文明驾驶更是不在话下。以前的现状是:乘客打不到车抱怨,司机赚不到钱抱怨(并且以此来选择乘客而拒载)。有问题就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时uber横空出世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乘客打不到车的问题。将空余闲置的私家车利用起来,根据用车高峰时段和节假日阶段定价,变化多样的优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私家车主的积极性。比出租车更舒适的乘车环境以及更便宜的乘车费用,也极大地调动了乘客使用的积极性。而且uber的派单模式,很大程度地避免了私家车主对乘客和服务线路的选择,也极大地促进了乘客叫车的成功率,这也是我愿意使用最大的一个原因,不想再经历之前使用滴滴快的时的那种尴尬,明明周围有很多空车,但司机就是不抢单,很是无奈。
前两天有点急事,由于手机没电,无法叫uber,就乘坐了一次的士,习惯性地和司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的士大叔对uber专车第一印象就是“黑车”,对于司机的看法我也没有去辩论,以后自有分晓。后来聊到了的士司机每天都必须向公司交纳不低的”份子钱”,而且司机对于出租车只收钱而无任何实质性服务的出租车公司更是义愤填膺。其实这里存在几个问题,司机对于旧的事物,很是厌恶,厌恶他们仅仅因拿到国家出租车的指标,就可以收取高昂的份子钱,但对于新鲜事物(专车服务)也是一味地否定,不能试着去接收新的观念,并去改变自己的现状。仅仅是从自身出发,抱怨专车司机抢夺了他们的生意。他们没有意识到,对于做专车司机,他们是有先天优势的,技术本来就过硬,需要转变地只是服务态度而已。
相反对于这10余次的专车体验来说,整体上司机的平均服务质量都比较高,基本能够在不影响乘客的基础上去服务。在跟他们闲聊的过程中,也明显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要大大超过的士司机,甚至有司机大谈在当今社会没有互联网思维不行。在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确实是变则通,不变则不通。
拿出租车司机和专车司机的思想做对比,其实也可以反映出社会上两种人的观念:一种人可以很快地接受新的事物,并可以抢得先机,从中获利,也就是我们工作中常说的“拥抱变化”的能力非常强; 另一种人呢,相反固守着自己的饭碗,仅只盯着自己饭碗里的食物,对于外界的变化充耳不闻,并且仇视一切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或事物,固步自封在自己的世界里。两种人最后的结局,稍微思考下也能得出个大概。在变化异常迅速的社会中,谁能快速转变观点,夺得先机,谁就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并且幸福指数也会更高。
最近的uber出行过程中,对于这种空间共享的和谐方式非常感兴趣。对于同样以共享住宅以服务于大众的airBNB也非常感兴趣,以后旅行出游,打算体验一下这一方式,相信也能带来非常棒的体验。